青企乘风出海 “名利双收”
青岛制造享誉“一带一路”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共赢效应进一步放大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线启航地的青岛,如今在“一带一路”上有了新坐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定位城市。在这样的定位下,青岛企业加速出击,开疆拓土,寻找“一带一路”上的无限商机,同时又为外国人提供了事业平台,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上合组织峰会过后,这种共赢共生的效应迅速被放大,乘风出海的青企“名利双收”。
人物故事
海外卖青啤收获成就感
在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一家超市里,维多利亚正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她是当地一家酒类代理公司的渠道运营经理,负责青岛啤酒的销售工作,每周她都会到阿拉木图的各个网点了解啤酒的销售情况等信息。
“青岛啤酒这个品牌,对我一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9年前,维多利亚从乌兹别克斯坦来到阿拉木图从事啤酒的销售,她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当地对酒类消费有严格的法规限制,禁止在户外投放任何啤酒消费的广告,也不允许在户外开展酒类产品的相关促销和品牌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青岛啤酒,她把当地市民喜欢的中餐馆当作突破口。“因为法规限制,不可以做啤酒广告宣传,我就一家一家拜访餐厅,实地销售青岛啤酒,登门拜访。每次如果酒店经理答应可以先尝试下啤酒的口味,我就感觉成功已经来了,因为我相信,只要尝到青岛啤酒的口味,我有信心,凭借青岛啤酒的高质量和独特口感,餐厅都会进行试销,然后量也会逐渐做起来。”说到此,维多利亚言语中透漏着一份自豪。
由于业绩突出,维多利亚被提升为部门负责人。如今,青岛啤酒已经成为维多利亚生活的一部分,她还组织了一些推广活动。渐渐地,春节吃中国菜、喝青岛啤酒的搭配,开始流行起来。每到春节的时候,她会在当地主要大型连锁超市结合中国春节开展主题陈列,推广中国文化,向当地消费者介绍中国新年。
上合峰会提升品牌认知度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以后,市场拓展更加顺畅了。”维多利亚坦言,随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青岛整个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在哈萨克斯坦都有了明显提升,青岛啤酒的品牌认知度也更高了。
为外国人提供良好的事业平台同时,青岛啤酒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也节节攀升。目前,青岛啤酒在哈萨克斯坦销售网络基本覆盖首都为主的主要城市,销售终端数量3000多家,已进入当地主流前10大连锁商超。近年来,随着各国之间的深化互利合作,以高品质、特色化的醇厚口感、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品牌标签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的青岛啤酒,畅销100多个国家,成为舌尖上的“外交官”。数据显示,2017年青岛啤酒在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拓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销量同比增长了77%。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市场,青岛啤酒均列亚洲进口啤酒品牌第一。

影响
青企走出去实现多方共赢
维多利亚的故事只是众多青企走出去收获共赢的缩影之一。2015年,海尔投资5000万美元,在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设立冰箱公司,主要从事冰箱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业务。2016年4月22日海尔俄罗斯冰箱工厂投产,该项目为当地提供超过500个工作岗位。
远在南非,当地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电视生产线正是海信在2000年建立的。2013年,海信集团与中非基金共同投资建设的海信南非工业园正式投产,可年产电视、冰箱40万台。截至2017年5月,海信已在海外建有17个分公司,覆盖欧洲、美洲、非洲、中东、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区,同时建有3个生产基地,在全球拥有12个研发机构,产品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澳柯玛的制冷产品凭借其出色的产品性能,远销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澳柯玛通过“贸易、当地建立合资公司、建立制造工厂”的三步走策略,先后在加纳、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与当地合作伙伴设立了合资公司。同时,在马来西亚建设冷链产品制造工厂、在尼日利亚建设制冷产品工厂。澳柯玛香港贸易公司总经理张芳表示,对家电来说,整机进口的关税非常高,而像尼日利亚等地又非常特殊,气候炎热、停电频率高,当地对制冷家电的需求很大,所以公司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项目达产可实现公司优质产能和技术的转移,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
上合效应
青企搭快车建上合经贸“朋友圈”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过后,这种共赢效应进一步被放大。“青岛啤酒在海外没有工厂,以往都要通过海运对外运输,但国际班列带来了新选择。”青岛啤酒海外部的记录显示,2018年8月17日,满载着青啤的中亚班列从青岛中心站(胶州)发车,经过4000余公里,驶往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青岛啤酒海外事业部孙亚群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班列,两月发运一次。中亚班列在两个礼拜内能通达中亚5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运送时间较以前大为缩减。”在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岛啤酒的海外版图进一步扩大:2018年新开发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斯洛伐克、白俄罗斯、贝宁等国家,累计覆盖国家数量达到105个;全球经销网络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不断推进在原覆盖国家的覆盖区域扩张。
目前青岛已开通运行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东盟专线等至少5条国际班列,它们见证着和上合国家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而峰会上送出的“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大礼包”,更成为青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的助推器。目前示范区在境外已启动建设了海尔俄罗斯工业园、印尼青岛综合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示范区将构建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为青岛今后发展注入新动力。”青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2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年均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00亿元以上,比2017年规模增长50%以上。
大数据
我市“一带一路”投资项目405个
乘借上合的东风,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的步伐愈加坚定。青岛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我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22个,协议投资额4.5亿美元,占全市的8.4%,一带一路实际投资额是3.58亿美元、增长134.4%,占全市的18%。截至目前,累计对“一带一路”沿线项目405个,累计协议投资额70.96亿美元。加快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1-11月份,与上合组织国家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18亿美元。截至目前,累计与上合组织国家投资项目130个,累计协议投资额16.99亿美元。
本版撰稿 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