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总代表青啤公司捐出首批爱心基金100万元
26岁的青啤广东员工梁永聪不幸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在一筹莫展之时,幸运的他获得了“青岛啤酒关爱基金”提前捐助的4万元,并顺利地实现了骨髓配对,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有望尽快康复。小梁是“青岛啤酒关爱基金”的第一位受益人。3月25日,“青岛啤酒关爱基金”启动仪式在青岛啤酒二厂会议室举行。青啤公司现场捐赠100万元基本金。青啤公司副总裁刘英弟与青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丁钢及员工代表为基金揭幕,这是青岛市首个专门为帮扶企业困难员工而设立的关爱基金。到场的青啤公司党委书记王帆、总裁孙明波、副总裁姜宏和员工代表为基金捐款。该基金专门为帮扶因大病、重病而陷入困顿的员工和家庭而设立,以解员工后顾之忧,可以说是为员工幸福加了一道保险。
关爱基金“锁定”员工幸福
在“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如果问哪个词最受中国人关注,相信应该是“幸福指数”。在相继召开的省市和全国“两会”上,纷纷传达出“幸福”的信号。构建幸福城市、增进国民的福祉、“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热议的话题和各级“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如何把“幸福”从讨论热点变成实实在在的体验?在这方面,国家和政府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一直倡导以人为本的百年品牌青岛啤酒认为企业是员工安身立命的依托,对员工负责是企业为提高“幸福指数”担责的第一要素。
“让需要帮助的人不再无助,是最基本的幸福”,本着这样的理念率先付诸行动,与青岛市红十字会共同发起建立“青岛啤酒关爱基金”,当员工或员工家庭成员因大病、重病而导致家庭陷入经济困难时,即可启动基金救助程序。让员工可以把企业视为最坚实的后盾,困难时可以向企业寻求帮助,为员工幸福增加保障。
“青岛啤酒关爱基金”的主要来源是青啤公司捐赠。本着“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互惠原则,也接受公司内部员工的自愿捐助。基金管理办法经过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多次讨论修订,并经过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11年5月1日起试行。
“金钥匙”打开员工幸福之门
事实上,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社会的大考题。而青岛啤酒除了“关爱基金“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机制和举措,共同保障员工的幸福感。
人力资源专家指出,要让员工在企业中感到幸福,需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公司制度、为员工设立良好的职业前景规划。而青岛啤酒正是“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员工创造快乐”理念的践行者:在企业文化中,把“和谐”作为最重要的文化细胞加以推广贯彻,制定类似“关爱基因”这样的制度保障,为员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给员工配上能打开未来的“金钥匙”,拓展员工成长空间。
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寒冬中,青岛啤酒不仅坚持“不减人、不减薪”,同时还出台新的政策,继续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2009年职工薪酬较2008年增长13.64%;另外,青岛啤酒还推出了“金麦穗”特别分享计划,通过建立公司一体化的价值创造与分享机制,让员工充分参与公司的价值创造分享。
对于员工普遍关心的职业前景,青岛啤酒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给员工提供好岗位不如给员工提高找到好岗位的能力,让“能力”成为员工打开未来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了给员工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提升员工知识、技能,青啤公司设立了管理学院,为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员工提供了多种知识提升的选择。几年来办了酿造学硕士研究生班3期,MBA班4期,近300名公司业务和管理骨干受到了研究生教育。同时,青啤还举办了“总经理培训班”、“总酿酒师培训班”、“技师培训班”等各种层次的班级,为员工提供提升知识、技能的机会。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青啤公司对于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员工幸福力有着自己深入的理解和践行。不少企业会将员工薪酬纳入“企业成本”,将员工推到企业利益的对立面,甚至会以尽量压缩人力成本作为削减开支的手段之一。而在青啤公司看来,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上的付出是资本而不是成本。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培训培养机制,让员工在一个企业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帮助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员工才能与企业同心、同行、同享,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通过做大“企业”把“人”做大,通过做大“人”把“企业”做大,企业关爱员工,员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这种良性循环让青岛啤酒多次荣获“中国最佳雇主企业”称号,并使得企业历经百年而基业长青,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名片。
上一篇:锻造“金蓝领” 酿造“金品质”
天猫青岛啤酒官方旗舰店
京东青岛啤酒官方旗舰店
微信青岛啤酒官方旗舰店
青岛啤酒私人定制公众号